您现在的位置:葱头小窝>> 空间 电影>>正文内容

央爸强推,B站评分9.8,这部纪录片有何魔力?

我们这些迎接一次成长
  内容简介:其实,人的一生都是由这些不断的迎接与别离所组成的。第一次学会离别,我们会哭会闹,当我们开始习惯后,自然就接受了它,到后来已经能坦然微笑并迎接它。漫漫长路,还有许多的“第一次”在见证着我们成长的轨迹,而这些成长的美好或许只有到我们长大成人了,再度回忆起来,才能真正的读懂并感受它...

都说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个会先到来,就像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本该团圆的人们被迫分割两地,而本该是开心祥和的日子,却迎来生离死别的考验。在与病毒赛跑的过程中,也不乏许多令人感动的时刻,当一次次传出被感染新冠状病毒的孕妇诞下宝宝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人生不该只有疾病与死亡,还有着新生和希望。

生命最神奇的是,你永远不知道它何时会来,会经历些什么,截止日期到什么时候,唯一能确定的是,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都是由N个“第一次”组成,它们推进成长的步伐,也在推进着生命的进程,那么生命中那些珍贵的第一次,你是否还记得呢?

由央视网、上海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出品的 《人生第一次》,在这个非常时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部纪录片将 出生、上学、长大、当兵、上班、进城、买房、结婚、退休、相守、养老、告别,12个关于第一次的故事串联起人的一生,讲述着我们曾经历,或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的人生许多第一次。整部纪录片简单中带着一丝温暖,没有太多戏剧化煽情的情节,不知不觉就能直击你内心深处。这些第一次或许不是你生命的某个起点,却能让你回忆起自己在经历某个第一次时的深刻感受。也正因如此,这部纪录片刚播出不久就拿下了 B站9.8,豆瓣9.2的高分,并且连续一个月称霸豆瓣华语口碑剧集榜前三名。

初次见面

在中国,孩子的出生无疑是一件人生和家庭大事,随着中国计划生育的调整,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对于许多人来说,儿女双全是一件美好的事,期待圆满总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在新生命还未到来时,他们既怀揣着对新生的期望,又承担着对未知的恐惧,等待新生命到来的父母们在思考任何事情时都非常得小心翼翼。

老话说,没生过人,就不足以谈人生。在中国,平均每一天有5万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就意味着每一天就要有5万个妈妈经历 分娩之痛。那分娩究竟有多痛呢? 假如说人生中有10分的痛苦必须学着去承受,那么生孩子起码要占5分。镜头中,准爸爸们纷纷在分娩体验仪旁痛得连声喊“可以了,真的可以了”。谈及是何体验,一个准爸爸形容:“就像有人要从你鼻孔里挤出一个西瓜,或者是有人用尖头皮鞋,不停踢你的肚子。”而每一个选择顺产的妈妈,都要经历这种疼痛。

吴丽辉是一位待产妈妈,她与丈夫即将迎来自己的第二个孩子。因为第一胎是一个男孩,所以这一次她期盼生下一个小姑娘,凑成一个 “好”字。而美好的前提是要挨过 开指这道坎,虽然如今已有 无痛分娩技术,可无痛分娩也必须要等到 开两指以后才能接受 麻醉注射。开指的疼痛让已经是第二胎的吴丽辉痛得眼泪直流,哭喊着要打无痛麻醉。经过两个小时的煎熬,她终于盼来了无痛麻醉注射,而这一针无痛,却是人生中最痛的一针。这一针要将 长约9cm的针头,穿过产妇腰部的 脊椎孔,将一根细小的导管倒入脊髓。

正式进入分娩流程之后,还有更大的难关在等着妈妈们。产房里不断传出加油打气的声音, 在经历长时间阵痛后,吴丽辉夫妇终于迎来了他们期盼已久的 妹妹。这是孩子与父母第一次见面,而被分掉奶奶一个拥抱的哥哥也在体验着 第一次吃醋。孩子使劲哭,爸妈使劲笑。

一家欢喜一家忧,不是所有产妇都能那么一帆风顺,对于36岁第一次当妈妈的 周婷来讲, 大龄生产是她第一道坎。由于年纪大导致开指速度太慢,周婷在 十几个小时的挣扎后开始 发烧,而这个症状很有可能导致 宫腔温度过高,让婴儿感染 脑膜炎。原本想要顺产的夫妇俩经过深思熟虑后最终选择了 剖宫产,好在女儿顺利出生, 新手爸爸第一次与孩子接触,激动又不知所措的样子看着略显滑稽,看着这个小小的生命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从这一刻起,他有了与全世界对抗的强大决心。

心想事成是人生大幸,虽然过程中总要经历些坎坷,但只要结局是圆满的,即使再痛苦也甘之如饴。经历了生命的阵痛之后, 婴孩在这里第一次睁眼看见世界,开启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而大人们第一次成为 父母,也在小心翼翼的摸索中开启自己人生另一段旅程, 老人放下担忧享受着儿孙满堂的欢乐。这就是生命的力量,让你时常不知所措又满怀幸福。

学着成长

对于孩子来说,成长的第一步不是学会走路,也不是学会说话,而是学会 离开父母融入集体生活。

在中国,每当九月临近,一类工具书就会被卖到脱销,这类工具书用 看图说话的方式,向全国 准备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传递着同一个道理,幼儿园是一个好地方,而当这些小朋友真正踏入到幼儿园中,他们就会发现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一到开学那天,全国各地的幼儿园里都充满着 震耳欲聋的哭声。不管在哪里,都集体上演着“妈妈不要离开我”的催泪大戏,他们扯着嗓子哭喊着、在地上打滚,为的只是不想离开父母。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讲,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要克服离开父母的焦虑。而哭泣的不止孩子,还有父母,看着孩子哭闹着迈进了班级门口,大多父母并不会选择立刻就走,而是偷偷躲在某个角落里抹着眼泪看着自己的孩子。 需要成长的不仅是孩子,还有父母,学会放手也是父母人生的第一课。

如果说幼儿园是让孩子克服离开父母的焦虑开始群居生活,那么 小学则是让孩子开始适应这个群居社会中的各种法则。小学门口你看不到妈妈不要离开我的催泪大戏,更多的则是父母用期盼的眼神看着走进校门的孩子。开学第一天,为了有点仪式感,一些家长会在孩子的书包里藏一些小秘密,有的会写一段话,有的会放一颗葱,还有的会放一包100方便面,期盼着自己的孩子能够更聪明,考试能考100分。

孩子进入小学后,父母也开始为他们规划着未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让他们都在竭尽全力地让自己的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孩子们不仅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还要完成父母安排的作业。

刚上小学一年级的 郭雨晴就是这样,除了要完成作业之外,还要在妈妈的监督下 弹钢琴。被父母严格管教长大的小孩都有同样一种体会,那就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重复自己的老路,但当为人父母后,终于理解了自己的父母,反而还会想着当初要是父母逼得再紧一些,或许如今就能有一技之长了。而小孩是不懂这些的,当幼儿园时期那种依赖父母的时刻过去后,便进入了贪玩的年纪,他们开始烦躁父母的唠叨,开始有反抗,可逐渐他们也适应了这些,并开始主动学习。

从被迫,到适应,到主动,这也是成长必经之路。上学,让孩子们懂得遵守规矩,礼貌待人,会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而努力学习,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人。长大的代价就是要学着一点点舍弃父母的保护膜,形成自我抵抗力,逐渐适应社会。

其实,人的一生都是由这些不断的迎接与别离所组成的。第一次学会离别,我们会哭会闹,当我们开始习惯后,自然就接受了它,到后来已经能坦然微笑并迎接它。漫漫长路,还有许多的“第一次”在见证着我们成长的轨迹,而这些成长的美好或许只有到我们长大成人了,再度回忆起来,才能真正的读懂并感受它的耀眼光芒吧。



灌水区开始了!请务必遵守相关规定,谨言慎行!